新品誠可貴,二手也很香
買賣閑置物品并不算冷門事兒,二手車、二手房這些大件且不說,坐擁億萬用戶的二手電商平臺,早已嵌入到每一個人的生活中。在剛過去不久的“雙11”,某二手電商平臺的一組消費數據頗有意思:28小時內該集團手機3C支付成交超17.1萬單,回收業務提交訂單量超5.7萬單,平臺和消費者一起實現至少430萬公斤的碳減排量。在人們買新品、拆快遞的時候,二手閑置市場也成了規模數千億的消費新“藍?!?。 揚子晚報/紫牛新聞見習記者 王燦
誰在買賣二手閑置?買賣二手物品時,人們在意什么?
已有七年二手電商平臺使用經驗的消費者小陳告訴記者,“我認識的很多男生都在二手平臺上淘電子產品,女生可能會淘衣服之類的。大學時生活費不夠多,就要思考怎么用性價比最高的方式買到想要的。工作后手頭充裕點,就不用花那么多時間對比挑選了?!?/p>
在豆瓣App,有極多以“二手”命名的小組,其中“二手閑置”“二手交易”兩個小組已有約54萬組員,不少組員發布自己的閑置物品信息,期待有緣人帶走。而根據易觀分析發布的行業洞察報告,從用戶年齡來看,35歲以下人群是二手電商的主力用戶,80、90后對商品消費的態度既關注性價比,也愿意享受超前消費,是消費升級的主流群體,另外Z世代(1995-2009年間出生的一代人)也是二手電商的潛在用戶群體。
2014年,電子產品“發燒友”小陳在二手電商平臺下了第一筆訂單,七年來,他在該平臺購買了二手鼠標、路由器、顯卡、鏡頭等等。在他看來,“這些東西一手和二手的沒有什么區別,二手的反而性價比更高。比如有時候想買個備用機打游戲,沒有特別高的追求。全新的價格太貴,淘一個使用成色好的或在保修期內的,可能只要一半價錢?!?/p>
在采訪中,記者注意到,“便宜”“性價比高”是消費者們提到的高頻詞,二手電商平臺的價格優勢吸引了荷包不太滿的年輕人“激情”下單。但“真假難辨”又是難以回避的痛點。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網絡零售部主任、高級分析師莫岱青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,用戶對于二手電商的接受程度不算太高,雙方之間的信任度還沒有完全建立。
漸成主流消費趨勢,二手經濟為何升溫?
二手電商市場交易規模與用戶規模逐年攀升,傳統電商的火熱發展一定程度為二手交易市場開辟了一片發展藍海,引來巨頭和資本紛紛入局。2021年1月至6月,國內二手電商行業共發生了9起投融資事件,融資總額超57.6億元。由此來看,閑置物品通過二手電商平臺循環流轉,或將成為未來的主流消費趨勢之一,而引導這一趨勢的因素則是多方面的。易觀分析認為,一方面近年來國家發布多項相關措施,推動了行業健康規范發展。另一方面,消費所形成的商品存量市場成為二手電商發展的基礎。此外,互聯網年輕用戶占比逐年提升,當代年輕人對于商品消費與二手交易觀念有所轉變,為二手電商發展注入新的用戶流量。